楼主 2018-04-03 11:56
一;四线包缝机缝制针织面料断机针的调整
有一工厂用四线包缝机包带亮金片的针织面料,缝纫时,机针会在面料上面折断。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反复观察,终于找到解决方法,现将调整方法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
因为面料是带亮金片的针织面料,可以将差动送布调到1:1,且前后牙齿要平齐,护针片要起到作用。大钩摆到机针中心位置时,大钩应该接触机针。转动手轮运动,使大钩尖与机针中心接触,并调整大钩与机针的位置。
具体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如图(2)所示,在送布牙运行至最高位置时,主送布牙与差动送布牙的高度应相等。
图(2)
送布牙的高度:薄面料包缝机为1毫米,中厚面料包缝机为1.3毫米。
二:四线包缝机长针线环太大导致断线的调整
四线包缝机长针线环太大导致断线的调整:这里读者没有给出具体机器型号,提出的问题好像有些问题,据笔者所知,四线包缝机不存在长、短针之说,两根针一样长,装上后高度也一样,只有五线包缝机有长、短针之说,所以不知你问的是五线包缝机还是四线包缝机。这里提示你做以下几点检查。
(1)检查线环太大那根机针安装是否插到针杆底部。
(2)检查面线和钩针线是否按说明书要求正确穿引,笔者怀疑引线可能有错误。
(3)在不跳针的情况下,将弯针勾线时间对早些。
三:银箭747四线包缝机的左机针面线断线的调整
机针与下弯针对的距离是没有问题的。建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排查。
(1)检查面线穿引是否正确。
(2)面线是否太紧。
(3)弯针与机针是否相擦。
(4)弯针是否毛了。
四:四线包缝机下弯针断线处理
如今,服装生产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因此决定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换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缝线,这样容易因缝线的质地不同,上、下弯针的引量配比不同,各输线器的输线量不同等引起缝线断线,不仅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影响了缝制产品的质量。
我们以飞马E5200四线包缝机为例:
对四线包缝机的下弯针断线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问题之前,应先了解一下包缝机线迹的形成及下弯针缝线在线迹形成过程中所受的拉力,这对分析判断下弯针断线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分析一:
包缝机线迹的形成及下弯针缝线在线迹形成中所受的拉力
1.上弯针在右端的位置。缝针从最下位置开始上升,而后开始形成针线环,为了将针线环绊住,下弯针开始由左端往右端移动。带着缝线上升,缝线要与弯针孔、弯针槽进行摩擦而形成一定的摩擦力,所以需要弯针孔、弯针槽一定要光滑,不能有毛刺。在分析下弯针断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下弯针的光洁度。
2.缝针继续上升,绊住针线环的下弯针向右继续移动,上弯针开始上升。此时,我们看到,下弯针线与针线在进行摩擦,形成了一定的摩擦力。
3.下弯针向右继续移动,上弯针与下弯针相交叉并绊住下弯针线继续上升,针渐渐达到最上的位置,这个过程中下弯针线与针线继续摩擦,而且不断地增大摩擦力,而且这个时候下弯针运动到行程的最高点,应该注意到针板与下弯针的距离,这在现场维修中很重要。因为下弯针距离针板的位置太近,使下弯针缝线断线。
4.上弯针在左端的位置。针已经开始下降,上弯针线穿进三角形的里面,下弯针开始往左移动,下弯针下移时,继续带着缝线与针线进行摩擦,而且同时要收紧与上弯针缝线所形成的线迹,这样下弯针缝线的拉力又进一步增大。
5.缝针继续下降的同时,上弯针也开始下降,而下弯针往左移,从2所绊住的线环拔出,下弯针线与上弯针线继续摩擦而收紧。
6.缝针达到最下位置,同时下弯针也达到左端位置,上弯针再次继续下降,如此反复的运动而形成包缝线迹。
从包缝机的线迹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下弯针无时不与缝针线、上弯针线等进行着摩擦。如果缝针的缝线、上弯针缝线与下弯针缝线不是一样的缝线,那样,由于各种缝线的质地、拉力强度的不同,更容易造成断线故障的产生。许多操作者提到,下弯针缝线是丝的情况。作为下弯针的缝线,丝的拉力是比较小的,应进最大地降低下弯针缝线的的拉力,这样可以避免下弯针缝线的断线故障发生。
分析二:
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解决下弯针的断线问题,我们也应该了解缝线断裂的形状,这对排除断线故障也是很重要的,应从断线的形状来判断缝线断线的原因。
在缝制过程中,缝线承受不住正常的拉力或被成缝机件割断、磨断、折断而发生各种不正常的断线。由于造成断线的原因不同,缝线断裂处的形状也各不相同,这给我们现场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切割状断线——缝线断面呈切割状无发毛现象,尤似刀割断。例如:缝料厚而用针细或缝线所经过的路线上机件损伤,出现利口或机件配合过紧而造成缝线被剪切割断。
我们需要认清缝线线头的形状,及时判断出机件的损伤程度和机件的配合程度,这在现场维修中是极为有利的。
2.马尾状断线——断面呈马尾状。这是因摩擦而断,它往往是切割状断线的先兆,例如:零件发毛、针与线配合不当等原因,使缝线受到摩擦损伤而断裂。
3.曲状断线——在起缝制中途突然出现某种阻力而崩裂缝线,断裂后缝线呈卷曲状,断面有毛须,但不太长,这是由于缝线受到阻力而拉断。如穿线路有错、拉线器运动配合有误、缝线张力调节器压力大等等。
4.扎断状断线——断面处呈扁平状,略有短须,缝线似被机件扎断。如:机器发生倒转、机件松动或靠得过紧、缝线不能顺利通过而被扎断。
值得注意的是,下弯针出毛断线,弯针下面全部都是毛头,我们可以看到是卷曲状断线。针对这种断线的原因,我们应从穿线路是否有错、拉线器配合是否有误、缝线张力调节压力是否过大等方面考虑。
分析三:
各线张紧力的调整对下弯针线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维修过程中,我们通常利用调节各线的张紧力来改变缝制生产过程中的跳针、断线、线迹不良等故障的方法是很实用的。
调节各线的张力的目的是在于取得各线间的平衡。例如,针线如果系紧,则下弯针线变松,而上弯针线则紧;针线如果放松,则下弯针线变紧,上弯针线变松;上弯针线如果紧,则下弯针线变松,针线变紧。
因此,我们在做调整时,需考虑到如果将一条线系紧时,可能会使另一条线变松,做相应的调整时,应尽可能地将弹簧压力调弱,才能获得良好的缝制品质。 弹簧强度是依线的张力不同而变化。还有,对于下弯针断线的问题,不仅要从下弯针线与其他各线上的张紧力方面考虑,还应该从其他外来的拉力方面考虑,如各个过线、输送线器的大小方面考虑,往T方向调整,则缝线锁紧,往L方向调整,则缝线松弛。